查看原文
其他

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不妥!

律政厅 2022-05-17

来源:综合自律新观察、律政视点、澎湃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等


2021年5月22日,一天之内,共和国痛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先生(享年99岁)。

吴孟超系肝胆外科学家,主要从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他出生于1922年8月,福建闽清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举国同悲之际,官媒方面却昏招迭出。

先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22日上午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抢先发布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以讹传讹——事实是,当时袁老尚在医院抢救!其后虽然辟谣道歉,但病毒式传播已经造成,也给袁老的亲友造成极大的困扰和情感的伤害。

CGTN的错误是“操之过急”——在袁老明明没有去世的时候就先发布了其逝世的假消息。

袁老去世之后,另一家官方权威媒体则似乎又“用力过猛”了。

22日傍晚,新华社所属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

这个建议每一个字都很正确,,合起来看,却有问题。

什么问题?

22号这天去世的广受国人爱戴的老科学家不止一位啊!

新华社在发表上述建议时为什么选择性地忽略了另一位一生救治了无数国人的吴孟超院士呢?

如此大小眼,厚此薄彼,合适吗?

下半旗可以,但应该是同时向袁、吴两位老先生致敬和志哀。

与我们永别的是他,更是他们,我们的悼念不能失于狭隘。




附:今年以来去世的老科学家名录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原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延伸阅读——

领导司机撞领导?四川法院女副院长遭遇“离奇车祸”死亡

中南政法深陷“偷拍门”:民法教授疑偷拍N个女生大长腿,更多劣迹曝光!

祸起赘婿,刘长乐的凤凰没了!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muxihuaibai

律政观察视频号“法师刘白”正式上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